随着我校综合改革大幕的开启,多支国字号队伍相继进驻学校开展日常训练,为积极实践学校人才培养高端化、贯通化、国际化和协同化的发展理念,伟德国际BETVlCTOR运动训练学教研室在本月内进行了两次别具一格的“走出去”、“请进来”教学课堂,诠释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。
一、课堂开进训练场
6月14日下午,运动训练学教研室研究生课堂走出教室,走进驻训我校的国家游泳队短距离组的训练现场,全程观摩训练,并与何新中教练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训练开始前,何指导向师生简要介绍了本次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安排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为速度训练,通过水中专项速度和力量练习,强化神经系统对高强度训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,从而提高专项能力。他同时指出,短距离项目训练后的有氧训练十分重要,这对运动员来说既是训练,又是恢复,比训练后单纯采用按摩或者拉伸恢复的效果更好。
训练开始后,训练学教研室师生认真观摩、记录训练情况,并相互交流感受和思想。何指导也会时不时地向同学们说明和讲解一些训练方法和原理,着重强调核心力量对运动表现的重要作用;他认为,核心是运动的支点,核心稳定性是运动员充分发挥竞技能力、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基础,核心力量为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了有效动力。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很快就接近尾声,何指导全程站立,并不时地来回走动,观察、提醒和指导运动员训练,运动员们训练热情高涨,全身心投入,训练课质量高,取得了预想的效果。
训练结束后,何指导再次就有关训练、比赛的问题与师生进行了互动,并耐心、细致解答师生们的提问。同学们聆听认真,提问积极,讨论热烈,最后,米靖老师不得不打断了学生们的提问,并与何指导商定再找专门的时间给学生们授课,解惑答疑。
二、一线教练员走进课堂
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,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,6月22日上午,运动训练学教研室邀请何新中教练为运动训练学方向硕博士研究生、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的本科生作题为“游泳小周期训练计划安排和关于游泳选材优先指标的一些体会”的专题讲座,深入剖析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。伟德国际BETVlCTOR左琼副院长、游泳教研室温宇红主任和部分教师、生物力学教研室刘卉教授及运动训练学教研室部分教师参加了讲座。
本次讲座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。一开始,何指导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,他表示,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基础,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问,抓住一切有利机会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。
接着,何指导着重介绍了游泳小周期训练计划的安排要点。第一,在制定训练计划之前必须明确训练目标,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。第二,训练内容要与比赛内容相吻合,训练方法、手段要多元化,训练内容和方法要为训练目标服务。第三,小周期训练计划的提出是为了适应比赛次数增加的需要,小周期的训练目标是由各个任务板块的相互协调来实现的,板块设计中各种训练要素要均衡搭配。第四,游泳小周期训练计划的板块包括能力训练板块,专项训练板块,赛前竞技状态诱导板块这三个部分,各个板块着重发展主要素质,板块之间相互联系,平稳过渡。第五,重视恢复。各板块训练后安排相对应的恢复手段,促进恢复速度,提高恢复质量。特别要重视技术训练后神经系统的疲劳恢复。第六,注重检查训练效应,注重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。
最后,何指导简要介绍了运动员选材的几个原则。第一,要深刻认识到没有十全十美的天才运动员,选材关键在于识别本专项最重要的素质。第二,先天指标优先考虑,注重运动素质的遗传效应。第三,重视神经类型的选材。
两个小时的讲座中,何指导以其丰富的训练经历和扎实的训练理论基础,全面、生动地阐述了运动训练小周期的安排特点和运动员选材的原则,内容丰富,案例鲜活,师生认真聆听。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求知若渴,争相提问,现场气氛热烈。
高端运动队进驻我校开展训练,是学校开展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。学校在践行责任、服务国家的同时,也为日常教学提供了新的“课堂”,实现了人才培养与服务高端的双赢发展。希望有更多高水平队伍到我校训练、比赛。
运动训练学教研室
2017年6月26日